在前沿科技蓬勃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不斷突破邊界,助殘事業也迎來轉型升級的黃金契機。在科技助殘的事業中,浙江積極推進科技助殘先行,多家浙江企業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與深厚的產業基礎,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以科技為助殘事業賦能。
從技術層面看,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紛紛在助殘領域的轉化應用,為輔助器具行業向智能化、個性化、普惠化方向升級提供了實踐支持。
5月16日,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京召開,杭州市高科技助殘企業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強腦科技被市場稱為“杭州六小龍”之一,是一家專注于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研發團隊中哈佛、MIT等全球頂尖學府成員占比超70%。強腦科技三大產品線——智能假肢、智能康復及神經電子消費品,率先完成全球腦機接口領域十萬臺級量產。
據了解,強腦科技以科技賦能助殘事業,研發的智能仿生假肢實現技術國產替代,價格僅為國際同類產品的五分之一至七分之一,獲美國FDA二類醫療器械認證。在2023年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運動員徐佳玲佩戴該產品完成火炬點燃,創下國際體育賽事首次由腦機接口仿生手點燃圣火的紀錄。
杭州新銳科技公司Rokid(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發布的智能眼鏡Rokid Glasses,不僅面向商業化落地場景,還瞄準視障群體這一特殊應用場景。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表示,Rokid Glasses內置1200萬像素高分辨率攝像頭,搭配AI算法,能夠實時捕捉環境信息,并轉化為語音反饋。無論是識別貨架上的商品標簽、指引盲道方向,還是在陌生街道中導航避障,甚至幫助用戶“閱讀”書本文字并朗讀內容,這款眼鏡都能順利完成,目前這些功能已在該款眼鏡中預裝。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杭州余杭區當前已成為浙江科技助殘的先行區域,余杭區設立了多個體驗室提升無障礙體驗,余杭區高科技輔具展示體驗中心里,陳列著腦控智能仿生手、智能靈巧假腿、助行機器人、避障眼鏡等“黑科技”。據了解,余杭區集聚了20余家高科技助殘企業,成立高科技企業助殘聯盟,持續推進科技助殘成果轉化應用,助力殘疾人美好生活。
除了通過科技賦能助殘事業,也有企業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推進助殘事業發展。同樣在5月16日,為迎接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的到來,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下稱特院)舉辦“產教融合推進科技助殘”活動,杭州強腦科技、謙尋、綠城康養和杭州思銳信息等企業代表參加該次活動。
謙尋對記者表示,該公司與特院的合作淵源已久,自2023年起,謙尋多次組織專業團隊赴浙江特院為在校學生開展直播電商主題講座,幫助其更好地了解行業相關崗位的職業發展路徑。與此同時,謙尋還邀請學生走進直播間,讓學生把課本理論與實操技術相結合。
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特院電子商務專業大三級學生李竹迅入職了海豚直播運營部,不僅在短時間里快速掌握了直播間選品邏輯和數據分析,他還用獨特視角優化了一些產品話術,獲得較好的直播效果,實現了從“技能學習者”到“價值創造者”的轉變。
在該次活動上,“產業研基地”、“折翼書屋”等校企合作項目揭牌,謙尋表示,此次揭牌的“折翼書屋”項目,正是謙尋以直播電商生態賦能殘障群體的創新實踐。
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超8500萬,就業率仍存在顯著提升空間。新時代數字科技的發展,為公益提供了新的助力場景。浙江多家企業通過產教融合推進科技助殘的實踐,為殘障群體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與更好生活品質,也為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