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十四五”規劃的102項重大工程,5000多個具體項目中,提前完成規劃任務目標的占比達到99%。本文為《數說“十四五”》首篇,從經濟總量與外貿角度,展示過去四年多時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再造一個長三角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反映綜合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GDP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這種表述方式在五年規劃史上還是首次。
2021—2024年,按不變價格計算,我國GDP實際增長率分別為8.6%、3.1%、5.4%和5.0%(2024年統計公報修正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球。
2024年,我國GDP達到134.91萬億元,較2020年增加31.42萬億元(按2024年統計公報修正值計算)。
在今年3月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十四五”以來,中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每年都在上一個新的臺階,預計“十四五”經濟增量超過30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長三角,也相當于一個發達經濟體全年的經濟總量。
高端制造業向上突破
“十四五”以來,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卓有成效,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一產業持續穩健發展,2021—2024年增加值年均在8萬億元以上,增速均超過3.5%。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貢獻GDP的主要增量,2021—202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在44萬億元以上;第三產業表現最為突出,增加值逐年增長,2024年達到76.56萬億元。
“十四五”規劃提到,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近年來,我國高端制造業持續向上突破,2024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和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7%和8.9%,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個和3.1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升至34.6%、16.3%。高端制造業持續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業連續邁上新臺階。
“三新”經濟持續增長
在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我國持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2024年,我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進一步提高,超過18%。多項數據領先全球,我國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千萬輛的國家,水電風電光伏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國際造船市場份額連續15年居于世界第一、5G基站占全球總數的60%以上。
我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亦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國家數據局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指標體系》顯示,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0%左右,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以2020年為基期,2024年數字中國發展指數為150.51,同比增長10.65%,較2020年增長50.51%。
進出口規模再創新高
“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進出口協同發展,穩步提高出口附加值、擴大與周邊國家貿易規模、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多個方面。近年來,我國外貿持續取得良好成績,實現總量、增量、質量的“三量”齊升。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43.85萬億元,連續跨越42萬億、43萬億兩個大關,規模創歷史新高,連續八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與2020年相比,我國的進出口規模增加了11.63萬億元,為“十三五”期間五年增量的1.5倍左右。
我國出口產品持續優化升級,紡織服裝鞋帽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對順差的貢獻,逐漸被機電設備和其他高新技術產品替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機電產品出口金額為15.1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占我國出口總額比例高達59.43%,相較2023年提升近1個百分點,其中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過四成。
跨境電商新業態呈爆發式增長,2024年全年進出口達到了2.63萬億元,較2020年的1.62萬億元增加超1萬億元,增幅超過55%。今年以來,跨境電商行業持續獲得政策支持,離境退稅、稅收優惠、綜合試驗區建設等利好不斷,中國跨境電商在海外熱度高漲,為我國外貿發展提供重要增量。
在對外貿易地區變化方面,東盟逐漸超越美歐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對貿易順差的貢獻顯著增長,符合“十四五”規劃中“擴大與周邊國家貿易規模”的目標。2024年,我國對東盟貿易順差達到1907.1億美元,占貿易順差比重超19%,較2020年提升3個百分點以上,出口區域結構優化。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校對:廖勝超
美編: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