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央行5月7日宣布降準降息后,銀行理財市場迎來新一輪調整浪潮。
近期,東莞農商行、唐山銀行、興銀理財等機構紛紛發布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調公告,部分產品基準調整幅度超過100個基點,利率下限低于2%。在當前“低利率、低利差、高波動”的環境下,近30萬億元存續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也面臨一定的壓力考驗,一季度銀行理財規模縮減0.81萬億元。
下調業績比較基準
5月12日,興銀理財發布了四款產品業績比較基準調整公告,且幅度明顯。當日,天天萬利寶穩利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B款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的公告顯示,原業績比較標準(年化2.10%—4.05%)現調整為年化1.50%—2.50%。變更后的業績比較基準生效日為5月14日。
同一日,興銀理財穩添利日盈增利1號日開固收類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也發布了調整公告,業績比較基準從原來的年化2.05%—2.75%調整為現在的年化2.00%—2.70%。
此外,興業銀行天天萬利寶穩利1號凈值型理財產品B款的年化收益率從2.10%—4.05%調整為年化1.50%—2.50%;興銀理財穩添利日盈增利1號日開固收類理財產品[穩添利日盈增利1號A]的業績比較基準從年化2.05%—2.75%調整為年化2.00%—2.70%。
除了興銀理財之外,東莞農商行、唐山銀行、招銀理財、廣銀理財、杭銀理財、平安理財等機構的26只產品在同一日調整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如果將時間拉長,從5月7日至今,則有150只銀行理財產品調整了業績比較基準。
銀行理財產品下調業績比較基準,其實是快速響應市場利率的變化。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三大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齊聚國新辦發布會,重磅推出一攬子金融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并降低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
隨后各家銀行開始陸續下調存款利率。近日,包括哈密市商業銀行、聊城滬農商村鎮銀行、海倫惠豐村鎮銀行等在內的多家中小銀行迅速響應,其中,部分銀行的長期限定期存款產品利率已跌破2%關口,這一調整標志著多數中小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全面邁入“1.0時代”。
具體來看,5月8日,哈密市商業銀行執行了新的存款掛牌利率,其中,個人整存整取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別降至1.5%、1.6%、1.8%、1.85%,下降幅度為10個基點至15個基點。
5月10日,聊城滬農商村鎮銀行、海倫惠豐村鎮銀行也調整了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水平。未調整前,聊城滬農商村鎮銀行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1%、2.16%、2.16%,調整后該行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進入“1時代”,分別為1.89%、1.98%、1.98%。海倫惠豐村鎮銀行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暫未調整,仍為1.9%;1年期、2年期、3年期則分別下調至1.8%、1.85%、2.05%,降幅均為5個基點。
事實上,自今年4月份以來,已有多家中小銀行陸續下調存款利率。進入5月份,這一調整節奏進一步加快,部分銀行自4月份啟動本輪利率調整周期以來,已累計四次調降存款利率。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存款利率下調,自然會波及銀行理財的業績。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銀行理財產品下調業績比較基準。
銀行理財如何應對考驗?
在當前“低利率、低利差、高波動”的環境下,近30萬億存續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也面臨一定的考驗。
近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季度報告(2025年一季度)》(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行業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9.14萬億元,同比增加9.41%。不過,受季末回表、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一季度末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較2024年末相比下降0.81萬億元。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表示,一季度銀行理財規模下降具有季節性規律,從季度來看,全年理財規模的增量主要來自于二三季度,一季度理財規模增長的時候不多。銀行普遍有存款開門紅的習慣,特別是3月臨近季末理財規模通常有明顯下降。但是隨著銀行理財業績波動,銀行理財的規模會有一定的承壓。
開源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呈祥表示,一季度春節取現需求疊加銀行存款沖量對理財造成一定擠出,特別是理財季末回表行為使規模讀數偏低;債市波動也使得理財3月中下旬周度規模連續小幅下降。
國信證券分析師孔祥認為,銀行理財進一步發展存在結構性障礙。一方面,理財的低波產品甚至存款替代品的定位,雖然滿足客戶需要,穩住市場規模,但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產品低風險屬性,導致產品短期化明顯、需借助類資金池(如信托)模式、采取“類攤余成本法估值”才能實現凈值平穩。另外,產品結構方面,95%為固收型產品,資產配置以存款和信用債為主,主動管理空間有限,對理財子公司而言,存在“規模擴大—收入收縮”的盈利模式困局。
孔祥還表示,長期看,理財子公司差異化轉型來自于產品形態多元化,產品整改和轉型的“賽跑”仍將持續。判斷銀行理財利用平滑收益的手段空間(包括不限于平滑基金、收盤價估值等)將逐步收縮,這倒逼理財子公司在產品設計上增加風險預算,通過多資產和多策略增厚收益。具體針對固收資產,機構將持續配置高票息資產,同時通過債券交易策略增厚產品收益;針對多元資產,轉債、黃金、權益、商品CTA等均是傳統債券和存款之外的有效資產策略。這種情況下,為適應理財大體量資金運作,理財子公司也將加大平臺化、工業化、一體化的投研模式轉變。
下調業績比較基準之后,為了能夠維護和客戶之間的關系,銀行理財掀起一輪降費潮。
近日,交銀理財、招銀理財、民生理財、光大理財、華夏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相繼發布費率優惠公告,對旗下多款產品進行階段性降費。例如,5月12日,交銀理財宣布旗下交銀理財穩享智選日開14號(90天持有期)理財產品銷售手續費率自本月20日從0.20%/年調整為0.10%/年,為期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