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唐強
今年白酒市場有點冷。
成都全國春季糖酒會是酒類行業的“晴雨表”,從實地探訪來看,今年的糖酒會酒店展相比往年略顯冷清,這也較為真實地反映出當前白酒行業境遇。白酒產業競爭加劇、品類競爭加劇已成事實,中小企業受到擠壓、發展受困,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近期,中國酒業協會、知名酒企簽署倡議書,呼吁摒棄“內卷式競爭”。多家酒企人士認為,企業更需堅持長期主義,摒棄盲目擴張和低價內卷,內卷的本質是消耗,破局的本質是提升。
對酒企而言,產品低度化、消費年輕化、體驗場景化等領域,也存在著機遇。
擠壓生存空間
今年3月底,第112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春糖會”)在成都如約召開,“冷”成為今年糖酒會期間被酒企、經銷商、消費者普遍提及的關鍵詞。
按照慣例,糖酒會期間率先啟動酒店展,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實地探訪了岷山飯店、世紀桃源酒店等多家成都主流酒店展廳,現場人氣的確相較往年有所下滑,參展企業熱情和期望值并不高。
記者注意到,在岷山飯店現場,往年糖酒會期間周邊小巷都會擠滿參會人群,通常會出現臨時交通管制封路的情況,但在今年,甚至還能找到路邊臨時停車位;而世紀桃源酒店更顯“冷清”,該酒店門口豎立的參展酒企,同比顯著減少。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在今年糖酒會期間,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等頭部酒企均未舉辦大型品牌活動,針對糖酒會的品宣投入顯著減少。
不過,在會展正式開幕后,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和西部博覽城兩大場館仍然是人潮如織,貴州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瀘州老窖、郎酒、洋河股份等品牌齊聚,亮相正式展會。成都春糖會組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糖會吸引了超過6600家展商參展,展覽總面積達32.5萬平方米,依然創下歷年之最。
一位白酒行業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今年糖酒會人流量可能較過去兩年下滑20%多,在宏觀經濟的大環境之下,白酒行業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在他看來,酒企和經銷商都面臨著嚴峻的壓力,降本增效、直達C端消費群體,成為行業考慮的重要因素。對于貴州茅臺、五糧液這類知名酒企,通過數十年的品牌建設,全球出擊,渠道已經搭建得十分完善,已經不再單純需要通過參與糖酒會推進招商工作,參加糖酒會更多的目的應該是展示品牌而已。
相比之下,全國大量中小酒企急需擴展銷路渠道和加強品牌宣傳,但無奈業績、規模有限,難有特別大的參會投入。
“高端白酒需求不足,價格倒掛,庫存積壓。曾經的主流消費群體如房地產、大基建和金融行業受沖擊,消費新環境下,名酒企業轉型大眾民酒新賽道,注重極致性價比。”中國酒業分析師肖竹青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如是表示。
肖竹青進一步指出,白酒消費降級趨勢明顯。其中,高端白酒消費者消費降級,如喝53度飛天茅臺酒的消費者選擇茅臺1935;喝五糧液和國窖1573的消費者,選擇400元的汾酒“汾20”,甚至是50元的玻汾酒。同時,一線名酒渠道下沉,給各省市區域酒廠帶來巨大降維打擊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為應對行業內卷,頭部名白酒企業紛紛發力百元以內的高性價比口糧酒。例如,江蘇洋河股份發布59元和99元的高性價比平民名酒,瀘州老窖亮相69元的光瓶瀘州老窖二曲,古井貢集團重點推80元和45元的平價酒,進一步擠壓縣級小酒廠生存空間。
據肖竹青了解,以山西汾酒為代表的中國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和十七大名酒,紛紛推出物美價廉、高性價比產品,有效推動了渠道的熱情,進一步占領渠道資源,強化渠道的品牌勢能,搶占渠道資金;另一方面,則進一步壓縮了中小區域縣級酒廠的市場份額,未來的行業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
行業面臨多重矛盾
當前,酒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國內消費動能轉換,存量競爭與產能過剩矛盾凸顯,傳統渠道與新興模式博弈升級。
縱觀去年全年,白酒行業經歷了“先熱后冷”的過程,春節前期白酒需求旺盛,但隨后整體動銷放緩。2024年上半年,白酒行業整體呈現產量上升、收入增長、利潤提升、行業分化明顯、消費雙理性及存量時代的特征;下半年卻又出現了強集中、強分化的發展態勢,且愈發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白酒產量同比下降1.8%;實現銷售收入7964億元,同比增長5.3%;實現利潤總額2509億元,同比增長7.76%。盡管行業利潤總額還保持著增長,但近年來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持續下降。
上述矛盾的數據,直觀反映出大量中小酒企日子并不好過,行業呈集中趨勢。
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瀘州老窖年度經銷商營銷會議上,瀘州老窖認為,當前,酒類消費已處于“價格理性”和“消費理性”的“雙理性時代”,消費者更加關注飲酒的健康因素和社會責任感。在此背景下,要求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在品質和安全上達到新的高度,酒企需要不斷提升內涵,尋找新增長途徑。
在糖酒會期間,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直言,白酒增速已經見頂、需求瓶頸出現,白酒品牌面臨三大挑戰,即存量博弈、需求瓶頸、動銷承壓。
當前,多家白酒企業受到整體市場環境影響,經營業績出現同比下滑。對此,另一家知名酒企人士則對記者坦言,白酒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白酒產品銷售承壓,客戶信心仍處于修復階段,特別是次高端產品消費需求仍待恢復。
白酒行業面臨諸多矛盾,即產能增長與需求放緩的矛盾,消費動能不足與價格下行的矛盾,消費場景弱化與產業增長的矛盾,理性消費理念與消費量增長的矛盾,產區政府經濟指標增長與產業下行的矛盾,全國名酒與區域名酒市場競爭的矛盾,渠道商、終端商數量減少與渠道庫存增加的矛盾,傳統渠道與電商平臺價格沖突的矛盾,名酒企業保價與市場價格倒掛的矛盾。
目前,A股約有24家上市公司涉及白酒業務,最新披露的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伊力特、洋河股份、金種子酒、酒鬼酒等8家上市公司出現營收同比下降,天佑德酒、金楓酒業、舍得酒業、酒鬼酒、金種子酒等10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
其中,*ST巖石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同比下降82.54%,凈利潤虧損2.17億元,同比下降349.63%;金種子酒營業收入為9.25億元、同比下降37.04%,凈利潤虧損2.58億元,較2023年虧損金額增加2.36億元。
周期破局之道
“當前,整個白酒行業面臨共同的問題是,消費者對未來收入預期較悲觀,所以導致消費緊縮或者消費降級。”一位白酒行業人士無奈地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如今,白酒消費群體和模式持續轉移分化,供需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當人口紅利消退,理性消費回歸,白酒增長的邏輯已經轉變,酒企不僅要跨越周期,更要周期破局。
中國酒業協會認為,傳統商務宴請場景萎縮倒逼酒業重構“人貨場”關系,轉向情感驅動的小眾化、悅己型消費。面對現實,這就代表酒業要在場景多元化上狠下功夫,開發家庭小酌、興趣圈層聚會、戶外露營等新場景,通過定制化酒器、飲酒儀式設計,增強消費儀式感與社交價值。
針對周期破局之道,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表示,存量競爭階段,核心命題已從“企業主導”轉向“消費者定義價值”。在理性消費新時代,白酒行業必將全面追求品質品牌和服務,才能抓住新的機遇。白酒企業需要從釀造者,蛻變為生活方式的創意者。
在宋書玉看來,2025年必將成為中國酒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消費動力不足,產業下行壓力增大,也未嘗不是借此機會調整的最好時機。白酒行業從業者需主動調整,應該重構價值體系,重構產品線,重構品牌體系,重構廠商關系,重構銷售渠道,這些重構都會成為未來戰略的重點考量。
貴州茅臺董事長張德芹認為,在行業“存量競爭”的環境下,要統籌好“質量”和“體量”的關系,核心是從“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讓美酒成為消費者自我表達和情感交流的橋梁紐帶。行業要不斷創新拓展“友飲”“親飲”等消費場景,創新“產品思維”,打破對中國白酒度數、酒體、品飲方式等的固定認知,主動擁抱年輕消費者更加個性化、多樣化、低度化的潮飲方式,開發讓年輕人更愿意接受和體驗的白酒產品。
近期,中國國際酒業發展論壇正式發布了《中國酒業防內卷式競爭倡議書》,提議行業從業者不內卷、不內戰、不內耗,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面對行業現狀,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強調,白酒行業需摒棄“唯增長論”,從追求“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消費者需求總量有限,企業應聚焦“質量最優”而非“規模最大”;價格與品質需動態匹配,避免盲目追求高價或低價。
汪俊林呼吁,行業“慢下來”,警惕高速擴張帶來的市場內卷與資源透支,以長期思維應對短期挑戰,消費者對“喝好酒”的需求不變,品質是穿越周期的根本,中國白酒行業應回歸本質、利他共生。以郎酒為例,汪俊林強調通過開放生產和“存十賣一”策略,建立起了消費者信任,郎酒以透明化經營、廠商協同、價值共創為實踐路徑。
面對白酒行業新形勢,瀘州老窖試圖抓住產品低度化、消費年輕化、體驗場景化的機遇,突破行業困境。瀘州老窖總經理林鋒表示,瀘州老窖要開辟新路徑穿越新周期,鞏固存量、攔截流量、拓展增量,這是白酒企業在周期調整中率先突圍的重要路徑。
肖竹青了解到,瀘州老窖在全國已經動員了120萬個終端,加入瀘州老窖五碼營銷的大數據。消費者通過開瓶掃碼,終端的合作伙伴就可以獲得返傭和獎勵,這種渠道推廣、促銷將有效推動整個渠道主動去推薦消費者開瓶消費。五碼營銷這種數字化營銷手段,將推動營銷的革命,推動控盤分利模式的廣泛推廣。
最近多個季度,舍得酒業執行“穩價格、控庫存、強動銷”策略,加速去庫存。通過落實“全面向C”的品牌策略,舍得酒業持續打造“生態+老酒+文化”戰略,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多項核心指標改善;此外,水井坊在產品的戰略組合上,以年份、名稱序列感、工藝和包裝質感進行梯度的區分,計劃陸續推出與戰略相匹配的明星單品,在兼顧最核心消費者和存量消費者喜好基礎上,逐漸進行產品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