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基金董事長 王珺
近日,中國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落實新“國九條”要求,推動行業從“規模驅動”向“回報導向”轉變,將行業重心轉向投資者的收益體感與獲得感。《方案》不僅是對基金公司經營邏輯的重構,更是對銷售機構責任與價值的重新定義:唯有真正成為投資者與資產管理的“雙向橋梁”,方能踐行普惠金融、數字金融的價值。
構建投資者利益優先的“透明化市場”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歷經27載發展歷程,實現了規模與產品數量的跨越式增長。公開數據顯示,全市場公募基金規模已經超過32萬億元,產品數量達到1.26萬只。然而,伴隨行業規模快速增長,產品收益與投資者回報未成正比等痼疾仍然突出,行業發展亟待破局。
《方案》首要和核心的要求是投資者利益優先。明確基金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設定、修改、披露、持續評估及糾偏機制,對業績比較基準實施嚴格監管,這將讓基金產品定位和風格更加透明,衡量標準更加統一。同時,配合綜合展示產品業績表現、投資者盈虧、費率水平等核心信息,強化信息披露的簡明性、可讀性,這與基金銷售機構提升投資者服務質量的訴求高度一致。信息披露標準的統一與優化,將顯著降低投資者決策成本,幫助其穿透產品包裝、識別真實風險收益特征。
重塑“長期主義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建立銷售機構分類評價機制,將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投資者持有期限、定投業務等長期指標納入考核核心,這為基金銷售機構優化業務模式提供了關鍵指引。新規通過提高保有規模、投資者盈利占比等指標的權重,實質是引導銷售機構從“求快”轉向“深耕”,更加注重客戶真實盈利體驗和長期資產配置服務能力,避免以首發規模為導向的銷售激勵體系,打擊“贖舊買新”等行業亂象,這與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底層邏輯深度契合。
“低成本、高效率”,充分讓利投資者
為了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方案》還將穩步降低基金投資者成本,在已經降低基金管理費率、托管費率、交易費率的基礎上,合理調降公募基金的認申購費和銷售服務費。降費政策為投資者實實在在減少了成本。同時,積極支持推出更多與基金業績掛鉤、投資者回報綁定、鼓勵長期持有的浮動費率基金產品,引導基金管理與投資者建立更加直接、緊密的連結關系,有利于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提高社會與投資者對行業的良好評價。
作為連接機構與投資者的銷售機構,螞蟻基金積極響應監管要求,持續降費讓利投資者,實施基金買入費率一折。自2014年底上線至2024年底,螞蟻基金十年預估累計為用戶節省了超500億元交易手續費。在積極降費讓利投資者的同時,平臺持續加強“買方服務”建設,希望通過專業的數字化服務,全方位提升投資者理財體驗與獲得感。
踐行普惠金融和數字金融大文章
公募基金作為普惠金融的標桿,其核心價值在于以專業能力為億萬居民提供可及、可持續的財富管理服務,其高質量發展亦與國家金融強國戰略、實體經濟發展、居民共同富裕目標深度契合。
《方案》明確要求提升權益投資規模與質量,通過優化注冊機制、豐富指數基金供給、強化長期投資約束,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這不僅有助于平抑市場波動、提升定價效率,更能通過公募基金的專業投資能力,將社會資本精準導入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等國家戰略領域,切實發揮資源配置樞紐作用。
在《方案》的精神和路徑指引之下,公募基金行業各方需做好客戶利益的守護者、長期主義的踐行者和改革落地的先行者。在共同富裕推進、金融強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伴隨普惠金融、數字金融大文章不斷深化,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再次提速,將更積極地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居民財富“壓艙石”的作用。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