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從當初的“舶來品”一路發展成為中國市場重要的飲品產業。隨著多元化經濟的融合發展,咖啡早就變成了現代人的日??煜嬈?,褪去了“西式”的外衣,從“小資情調”轉變為“基礎符號”,并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據《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2023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已達到2654億元。
中國咖啡產業經歷了從“消費進口”到“消費出口”的轉型升級,貫穿了從咖啡種植培育、包裝運輸到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集群,成為全球咖啡產業鏈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層出不窮的新咖啡勢力品牌,比如瑞幸、庫迪、Manner等,實現本土化品牌彎道超車,打破了以星巴克、雀巢等老牌咖啡的壟斷格局,構建了新的咖啡生態圈,創造新消費機遇。
一杯拿鐵的溫熱,拉近相互的距離。從精神文化消費上來看,咖啡已經成為年輕人的身份認同符號。Z世代作為咖啡新零售的主力軍,他們賦予了咖啡不同的情感價值。以咖啡為紐帶,與他人建立更多情感鏈接,讓咖啡成為他們手中的“社交貨幣”。此外,不少咖啡館正重構空間新價值,創造新型空間業態,比如“咖啡+共享辦公”“咖啡+畫展”等形式。通過設計“第三空間”概念,營造都市氛圍,既滿足了人們聚會、工作或休閑的需求,也豐富了當代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文化消費需求賦予咖啡情感價值與社會意義,而經濟消費需求則構建其產業根基與市場邏輯,這也是咖啡經濟帶來的直接發展機遇??Х茸鳛槿虻诙筚Q易商品,其產業鏈覆蓋全球超70多個國家,已經形成了萬億市場規模。從種植到銷售服務,咖啡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盤活鄉村新動力,比如云南咖啡種植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實現了從“特產”到“金豆”的價值躍遷,已成為云南的重要經濟支柱。各地咖啡新勢力品牌競爭促生消費活力,以IP聯名、文創融合、跨界合作等方式,不斷推出新產品、新營銷形式,從而刺激新消費。而“9.9價格戰”的競爭趨勢也推動了咖啡從白領的象征變成了全民皆咖的日常飲品。
當然,市場的過度發展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咖啡的種植與培育受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影響,這些因素的變化會導致咖啡產量波動,從而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并且咖啡產業繁榮也會導致其被過度種植,影響生物多樣性發展。其次,持續不斷的惡性價格戰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咖啡生產品質,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擠兌高端精品咖啡市場的發展,造成“好質量咖啡沒處賣,低質量咖啡遍地有”的情況。
當西方還沉浸在咖啡浪潮的爭論中,中國咖啡正在用新質生產力與科技創新力,開辟一條“萬物皆可咖啡”的新消費道路。從云南山間的一??Х榷?,到小巷街角的一杯拿鐵,云南咖農改寫了咖啡時代。中國咖啡市場已經完成了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蛻變,正重塑全球咖啡新消費格局。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